close

今天上課,我把座位排成一個大圓圈,小朋友到了教室時,看到這樣的座位安排,好奇興奮的不得了,頻頻問到:「為什麼今天要坐這樣?」對啊!為什麼今天要這樣坐?哈!因為我們今天有好戲上場啊!我們要把前兩次課學的小紅帽故事片段演出來。小朋友四人一組,每組兩個narrators加上小紅帽和媽媽,上節課介紹過narrator站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呈現不同的戲劇效果,narrator的語氣,則能透露出對故事角色的觀感。這次上課,我想讓小朋友自己上場玩玩看。在一番氣氛熱烈因此也就吵鬧不堪的彩排中,我發現小朋友們相當有創意,有一組巧妙的運用折椅表達sit和sleep的動作﹔有一組的媽媽像是在操作木偶般的,指使小紅帽做出不同的指令,對故事中的敘述Little Red Riding Hood is a good girl. She listens to her Mama, most of the time.,有著弦外之音的詮釋﹔也有相當叛逆的小紅帽,雖然媽媽要幹嘛她就幹嘛,不過神情口吻卻滿是不耐﹔有小朋友發揮搞笑的本事,融入在地的精神,用令人噴飯的台灣國語式英語介紹說他是小紅帽﹔也有人硬就不跟著故事走,硬要說自己是Little Blue Riding Hood!
當然,對於任何新的事物都會有人抱著觀望的態度,不意外的我也發現少數幾個學生一副做壁上觀的模樣。就像是我在觀察他們對這個新活動的反應,他們也在觀望別人的參與。

彩排結束後,我請各組輪流到圈圈中間呈現他們的故事,在表演前,我先告訴小朋友要特別仔細觀看下一組的表演,並在每組都演完後,跟大家分享他們最喜歡該組的演出的哪兩個地方,以及一個可以改進的部份。如同我事先預期的,小朋友很自然的一開口說的就是別人哪裡沒做好,即使有了我的提醒:「嗯!我看到很多很棒的地方啊!你們要不要先說說看。」小朋友會稍稍想了一下,然後迫不及待的舉手說:「他們的旁白很棒,但是......」哈!一個簡短的「很棒」馬上接著「但是」,而且是落落長的「但是」,什麼說話太小聲啦,表情不夠生動啦,沒有看觀眾啦,忘詞啦,甚至連某某某屁股太大這樣的人身攻擊都出現了!批評是求生的本能嗎?還是後天的養成?欣賞讚美別人的優點對孩子為什麼這麼不容易?

孩子表演之後的意見分享是一種觀察力的培養和語言表達的練習,但涉及身體的批評是不應被允許的,我知道那個脫口說出同學屁股大的學生,多少想藉這樣的發言引起大家的注意,這也考驗我臨場的反應能力。這惡劣的嘲笑對其他同學只是一陣無關痛癢的嘻笑,但對被指名道姓的小朋友卻很可能是深深的心理傷害。我不想潑婦罵街式的責罵那個孩子,因為利用老師學生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去制止不當言行,往往只有短暫恫嚇的效果,但我又想讓他清楚知道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所以當下我決定先暫停意見分享的進行,很正經的跟全班小朋友說:「任何關於身體的批評是我不能接受的,身體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不能改變什麼,所以批評別人的身體是不應該的。」接著我對著那個孩子說:「你清楚為什麼剛剛那樣說是不對的嗎?」他貌似服從的點頭說:「知道。」不過孩子的眼神透露的卻是完全不同的訊息,於是我追問:「你知道是因為我這樣告訴你,還是你自己真的懂了?」果然,聰明帶點桀傲的他說了:「是你告訴我的,」像倒帶的錄音,他覆述:「因為身體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不能改變什麼,所以不可以批評別人的身體。」孩子啊!我說的話如果沒進到你心裡,你這樣一字不漏的背出來有什麼意義呢?

我於是換了個方式,反問他:「好,那如果有人說你眼睛太小、鼻子太塌、又醜又難看,你的感覺會好嗎?」他想了想,低聲的說:「應該不太好吧。」我接著說:「是啊!那如果你不喜歡別人這樣說你,你怎麼可以這樣說別人呢?你現在真的清楚了嗎?」收起一貫的調皮搗蛋,孩子說:「嗯,清楚了。」我問:「那你以後還會這樣嗎?」他回道:「不會了。」孩子,我相信你真的懂了,也希望你下次開口前可以先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別人的感受。

我上的是英文課,不過像我之前提過的,語言的練習只是我的目標之一,不是我教學的全部,孩子的全人發展必須落實在每個科目裡,今天上課的這個小插曲,是個很好的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莎賓娜(Sabina) 的頭像
    莎賓娜(Sabina)

    莎賓娜的笑眼看人生

    莎賓娜(Sab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