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My Fair Lady第一次接觸,是大學時有一位教會話的外國老師用來當教材,算算也有十來年了(我的老天爺,我已經那麼老了嗎?!)

開始當兒童美語的師訓講師,每次只要上教室管理的課,就一定會提Pygmalion effect,希望老師可以對學生抱持正面的期待,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鼓勵而激發潛能。而Pygmalion正是Bernard Shaw著名的音樂劇,也是My Fair Lady故事的藍本。

研究所唸完剛接國中教師英語第二專長學分班的發音課時,第一個閃進腦海的補充教材就是My Fair Lady的電影和歌曲,因為這個故事講的正是一位語言學者如何藉由改造一個貧窮賣花女的英語腔調,讓她晉身上流社會,成為眾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名媛。Professor Higgins對Standard English的堅持,也是當英文老師可以好好思辯的議題,裡頭還有一些行為主義的教育思維也蠻值得玩味。

教英文讀本時,碰到性別的主題,My Fair Lady裡Professor Higgins充滿沙文主義的談話與歌詞更是具有娛樂性和討論空間的好教材。

就因為自己喜歡和上課的需要,一部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不知看了多少次,CD也聽了不知多少遍,劇本則是每次看每次發噱,對編劇幽默和精準的文字表達能力折服不已。

其實要超越電影的My Fair Lady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奧黛莉赫本的Eliza已經深入人心了,而飾演Professor Higgins和Eliza父親Mr Doolittle的演員也把這兩個性格鮮明的角色詮釋的恰到好處,我想舞台劇的演員的壓力應該是不小的。連我在買票前,都還先在網路上看演員的照片,用烙在心裡的電影角色形象對演員品頭論足。

舞台幕起,柯芬園的場景活脫出現在眼前,演員進場全然是電影的翻版,老實說剛開始有點小小的失望,因為整齣戲如果只是電影的真人演出,那看現場表演就沒啥意思了。不過這戲果然還是不負得過五座Olivier Awards的美譽。服裝造型一流,佈景更是不同凡響,一個舞台可以在轉眼間成為柯芬園、Higgins四面書牆的客廳、屋外的街道、豪華的宴會大廳、跑馬場、酒吧...,唯一被卡掉場景的是Eliza剛到Higgins家時被當作垃圾硬拖到浴室洗澡的那一段,想來是因為舞台轉換有技術上的困難吧!

有些片段很具創意,例如Doolittle被趕出酒館高唱Just a little bit of luck那一段,演員利用街道上的垃圾桶和破銅爛鐵載歌載舞,像是Stomp的表演,穿插我最愛的踢躂舞,看得我熱血沸騰。Doolittle要進教堂結婚前在酒館裡飲酒狂歡,絕望的想抓住單身漢自在生活尾巴的那一段,酒館裡成為紅磨坊的翻版,裡面的女客全都是康康舞女郎的裝扮。

角色的揣摩在單戀Eliza的Freddy身上也有了新的詮釋,舞台上的他雖然還是俊美癡情,不過有點像小丑般的搞笑讓觀眾對他的同情比電影要少了許多。

每次看My Fair Lady都會有不同的感觸,這次最強烈的印象是,最後Eliza對自己的覺醒,她發現其實學富五車的Higgins並非遙不可及的山頭,其實身為女性的她也有與其並駕齊驅的能力與自信,完全不若剛開始只能仰賴Higgins來改變她的命運,所以對比的是起頭傲慢自大的Higgins到最後發現Eliza可能會一去不復返時的無助與焦急。結尾時Eliza平視Higgins,抬頭挺胸,雙手交叉盤放胸前,一副新時代女性的模樣,而Higgins的雙手也依樣畫葫蘆,回視Eliza,繼之以會心的一笑,我挺喜歡這個結束的一幕,女性本來就應該跟男人平起平坐嘛!想想自古以來女人所受的壓抑和不平等的對待,女人的姿態比男性高點都不為過!(哈!沒錯,我是女性沙文主義者,怎樣!!)

今天在Birmingham的Hippodrome看到了My Fair Lady的舞台劇,讓我對這個戲的喜愛又更加深了一層!進了戲院,放眼望去絕大多數都是白髮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心裡很是感動,真希望等我頭髮花白時,這齣戲還在演,我可以和我家那口子攜手共賞,邊看邊哼滾瓜爛熟的歌曲。

在英國的朋友們,真心推薦你們去看這齣戲,按這裡有演出的相關訊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莎賓娜(Sabina) 的頭像
    莎賓娜(Sabina)

    莎賓娜的笑眼看人生

    莎賓娜(Sab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